(一)所属领域:
水处理工艺
(二)主要内容及特点:
研究团队于2002开始提出并研发一体化批序式沉淀A2/O生物反应器(Integrated Batch Sediment A2/O
Bioreactor,BOR),至2016年12月已经完成了第五代技术的研发,攻克了传统A2/O工艺占地面积大、脱氮除磷效果差、投资运行费用高的难题,形成了成套化、系列化、标准化、装备化的五代BOR技术体系,申请专利16项,获得9项专利授权,发表学术论文17篇。
(三)科技带动作用:
① 形成了“成本低,费用少、占地小、效率高、维护易”的{dy}至第五代BOR集成技术,以20000t/d规模污水厂为例:
u运行成本低,0.35元/m3,约为传统A2/O工艺的77.7%;
u投资费用少,1350元/t/d,约为传统A2/O工艺的71%;
u占地面积小,0.99m2/(m3·d-1),约为传统A2/O工艺的74%;
u处理效率高,氨氮、总氮、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可达92%、80%、79%。
u维护更容易,无内回流泵和滗水器,操作简单方便。
② 沉淀区液位恒定,连续进水排水、曝气、沉淀,轮换运作,气动拍门排水,不设泥斗和刮泥机,建设难度低、费用小。
③ 通过推流器使混合液流动,通过旋转回流门实现好氧至缺氧的脱氮自回流,取消回流泵站,减少了维修环节与电费。
④ 以厌氧氨氧化工艺为核心的废水脱氮技术,将曝气量降低60%、污泥产量降低90%,能耗降低7-17%。
⑤ 反硝化滤池实时过程控制系统实现精确控制碳源投加和反冲洗,可稳定控制出水TN低于10mg/L,节省碳源3-8%;防止滤池堵塞,节约反冲水8-13%;使深度处理成本控制在0.4-0.5元/吨。
(四)应用推广情况:
申报技术及装备已在全国10个省市145个工程项目中得到规模化推广与应用,处理规模132.08万吨/天,改善了800余万居民的生活环境,年削减CODcr、总氮、总磷55225.5、6610.25、846.2吨,为完成单位创造产值26.8亿元,实现利税5.6亿元。该技术获得2019年广东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二等奖,被评为2008年度《国家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》,入选2017年度《广东省水污染防治技术指导目录》。此外,以厌氧氨氧化工艺为核心的相关技术还应用于湖库污染治理研究中,已获得2015年及2018年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,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肯定,为贯彻落实国家《水污染防治计划》、《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》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。